新東方網>家庭教育>父母必讀>正文

方艙讀書哥出院,帶走15歲病友:孩子這一生,拼的是善良

作者:來源:新東方家庭教育

2020-03-18 09:57

  

  作者:主創(chuàng)團·文娟

  幾天前,方艙醫(yī)院的“讀書哥”出艙了。

  和他一同出艙的還有一位15歲的小病友,這是他對病友的承諾。

  因為同住在方艙醫(yī)院的單親媽媽一家四口感染肺炎,但15歲的兒子要最先出院了,就在她擔憂誰來照顧兒子時,讀書哥說:“我來,我們一起出院。”

  不僅如此,讀書哥還說,如果兩人解除隔離后,他們還沒有出院,他就把她兒子帶回家照顧。

  也會每天控制她兒子看手機的時間,讓他將更多的注意力放在學習上。

  

  總有些平凡人,在某個角落溫暖著別人,發(fā)自內心的與人為善。

  梁曉聲說,教養(yǎng)是根植在內心的修養(yǎng)與底蘊,是無需提醒的自覺,是以約束為前提的自由與為他人著想的善良。

  深以為然,能夠想他人所難,及時伸出援手,從細微處體貼他人,考慮到對方的感受,換位思考,就是最好的教養(yǎng)。

  你替別人著想的樣子真美

  路邊的小男孩看到拾荒者沒戴口罩,取出一個口罩,輕輕地幫拾荒者戴上,然后轉身離去。

  拾荒者向小男孩招手示意,雖然我們聽不見他說了些什么,但為他人著想的小男孩一定溫暖了拾荒者的心。

  

  疫情來臨,男孩得知很多同學沒有口罩,而媽媽因為在腈綸廠上班存了不少,就將家中的口罩郵寄,送給各地的老師同學。同學們付錢也被他拒絕。

  他說,能幫助他們隔離病毒,是他能做到的最好的事情。

  雖然沒有去前線,他卻用自己的行動讓我們看到了向上生長的力量。

  

  男孩看到路中間一個污水井蓋破了一個大洞,擔心過往行人的出行安全,他一塊塊從馬路邊搬磚頭,將洞口圍起來。

  將破損的洞口圍嚴實后,男孩才默默地離開。

  一波暖心的操作,不僅守護了路人的安全,也溫暖了一座城市的人心。

  

  女子大霧天開車時,發(fā)現(xiàn)前面有一對母子推著車子走路,她就打開雙閃放慢速度,默默地跟在后面一路護送。

  孩子感覺到了陌生人的幫助,還轉身鞠了一躬。

  愛會化作一束光,照亮我們前進的路。

  

  溝通大師吉拉德說:當你認為別人的感受和你自己的一樣重要時,才會出現(xiàn)融洽的氣氛。

  當你站在他人的角度,設身處地去為他人著想,對他人的感受產生共鳴,不僅會溫暖別人,也會治愈自己。

  為別人著想的善良是最高級的教養(yǎng)

  中國戲曲家協(xié)會薛明先生,回憶和葉圣陶先生相處時曾說:

  我當年在北京進修,住在葉圣陶先生家中,一天下午,葉圣陶先生見我老往門口張望,便問我是不是在等人。

  我告訴他,是在等一個朋友去買書,但是總是不來,真讓人焦急。

  沒想到葉老卻說:“站在你的角度考慮,等人心焦,不錯;為你朋友想想,路上會不會堵車,下班時,乘車也很擠的,他也肯定很著急。”

  在生活中我們考慮問題時,如果總是自私地只從自己角度出發(fā),從不考慮對方的感受,也許會影響到我們的判斷和決定,甚至傷害到對方。

  如果能為他人著想,時常換位思考,也許會看到不一樣的天空。

  武漢一群環(huán)衛(wèi)工人,因為給醫(yī)院做保潔,之后被安排到酒店隔離。退房后酒店經理查房,以為走錯了房間。

  原來她們居住的九間房,無一例外都打掃得非常干凈,完全不像有人住過。

  酒店經理感動地說:她們做著全市最臟最累的活,但是她們的心靈卻是最美的。

  

  當記者采訪其中一名環(huán)衛(wèi)工人時,她說:

  “我們都是搞環(huán)衛(wèi)的,平時沒住過這么好的酒店,心想千萬不能把房間搞得亂七八糟,給別人添麻煩?!?

  其他人也表示,“本來就是做環(huán)衛(wèi)的,都是分內的事”、“進了污染區(qū),我們就是特殊人群,萬一把病毒帶給酒店的人就不好了”……

  陳丹青說,所謂教養(yǎng)就是細節(jié)。它就藏在一個人的言行舉止中,與他的身份沒有任何關系,但卻能讓一個高貴的人愈加光芒耀眼,也會令一個平凡普通的人灼灼生輝。

  一個人有沒有教養(yǎng),不在于他有多大的文化,能不能口吐蓮花,而是很大程度體現(xiàn)在他是否能站在別人的角度考慮事情,懂得顧及別人的感受,有著無需提醒的自覺。

  父母的引導很重要

  心理學博士艾麗卡.雷斯切爾在《優(yōu)質父母教養(yǎng)實踐指南》中有一句話:

  你要幫助孩子學會設身處地為他人著想,這是一種保持良好人際關系的基本生存技能,它是幸福和成功的基石。

  那么,作為父母應該如何引導孩子擁有那一份為他人著想的善良呢?

  1、培養(yǎng)孩子的同理心,讓孩子學會感同身受

  記得兒子小時候出來玩,總是想踩螞蟻,我就會問他:“你這樣做,螞蟻會疼吧?”

  “它又不是人,它也沒有流血,怎么會疼呢?”

  “它也是一個小生命呀。你覺得它被踩會怎么想?”我會適時讓兒子站在對方的角度去感受,讓他意識到自己行為的不恰當。

  孩子就會歪著腦洞若有所思地說:“是呀,如果我是它,我肯定也不希望被踩?!?

  從那次以后,孩子不僅沒有再踩過螞蟻,還會愛護小動物和植物。

  

  尹建莉在《好媽媽勝過好老師》中也寫到了自己從小教女兒善待他人,從小事中教她使用同理心的技能。

  比如,小板凳撞到了孩子,她會給孩子揉疼的同時,也給小板凳揉一揉。

  當“給小板凳揉揉疼”成為孩子的一種思維方式,她在生活中表現(xiàn)出的就是理解、善意和尊重。

  2、做好孩子的榜樣,讓孩子在潛移默化中吸收

  月亮姐姐曾在節(jié)目里說,小時候家里條件不好,住在平房,經常會有來家里換雞蛋和換煤的,每次換完,媽媽都會多給對方點糧票。

  然后說:“你看人家多不容易?!?

  媽媽為別人著想的善良一直在影響著她,她現(xiàn)在做節(jié)目《向幸福出發(fā)》時,和嘉賓的溝通都源自于媽媽的影響。

  她會設身處地地想這個嘉賓多么不容易,即便對方表達的慢一點,她也會有足夠的耐心。

  

  想要孩子成為什么樣的人,父母首先就得成為什么樣的人,因為你在孩子面前是一面鏡子。

  如果你凡事都斤斤計較,卻要孩子與人為善,孩子如何能信服?言行不一致的父母很難教出有修養(yǎng)的孩子。

  父母的素質成就著孩子的未來。

  3、讓孩子感受到足夠的愛

  作家劉墉說:越是在愛當中成長的孩子,越懂得付出愛,越對這個世界有關懷,對弱小者有同情。

  如果孩子一直在有愛的家庭氛圍中成長,很容易往正確的方向奔跑。

  而當孩子自身獲得足夠的愛時,就會有一顆善心,會更愿意將這種能量傳遞給周圍的人。

  孫莉曾說過,黃多多最大的特點就是善解人意,為他人著想。

  多多的爺爺有糖尿病,不能吃糖,多多有時候上街看到不含糖的食品,第一個反應是,這個爺爺可以吃呀。

  家里人生病,總是多多去提醒他們吃藥,甚至把藥準備好。

  她非常喜歡給朋友們送禮物,還會畫上一張畫,寫上表達自己感受的話語。

  黃多多的性格養(yǎng)成離不開黃磊和孫莉的愛。

  他們用愛沐浴多多,也教會了多多如何愛別人。

  

  韓紅說,“人這一輩子究竟能夠得到多少,一點都不重要。重要的是,有一天即將離開這個世界的時候,我可以摸著我的良心問,在你的有生之年,你曾經幫助過多少人,你又曾溫暖過多少人?!?

  只有孩子真正懂得尊重他人,理解別人的不易,他的人生才會更加燦爛。

  愿所有的孩子都能被這個世界溫柔以待,并用自身的美好和正能量去感染更多的人。

  向下扎根,向上開花。

作者簡介:文娟,在家面對三歲調皮男孩,在幼兒園變身孩子王。新東方家庭教育(ID:xdfjtjy),傳遞專業(yè)家庭教育理念,提供海內外家庭教育資訊,分享可吸收、可操作的方法和建議。讓持續(xù)的學習成為家庭的習慣。

相關推薦換一換

經營許可證編號:京ICP備05067667 | 京ICP證060601號 | 京網文󞪍]0911-960 | 京公網安備1101084985

Copyright?2011-2020 新東方教育科技集團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