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東方網(wǎng)>熱點專題>家庭教育高峰論壇>深度訪談>正文

專訪席瑞:閱讀是長期的語境熏陶

2020-11-09 17:16

來源:新東方網(wǎng)

作者:

主持人(左):新東方優(yōu)能中學推廣管理中心副總經(jīng)理

  嘉賓(右):奇葩說辯手 公共表達 辯論專家

  如何看待大眾對男女的固化思想?

  主持人:席瑞老師好,歡迎您來到我們的直播間。您之前提出過現(xiàn)在的性別標簽其實還是在被肆意張貼的,您覺得我們在教育下一代的時候如何能夠不再給孩子傳輸刻板印象,比如男孩兒應該是什么樣子的,女生應該是什么樣子的,如果要做一個改變,應該從哪些方面做一些推動?

  席瑞:我覺得這個問題挺好的,首先我得說一下,這個推動肯定是很慢的,大概率還是靠教育來推動?!案笝嘀啤边@個東西寫在這個社會中這么多年,所以如果整體打碎是不可能的,并且你打碎了還來不及重建,只能說在這個細微的過程中不斷去影響,所以肯定要靠教育。

  我覺得有兩個部分的教育是比較重要的,一個是社會教育,一個是學校教育。學校教育我覺得現(xiàn)在的側重點還停留在,比如性侵害防護或者是性保護上面,這個部分叫做身體的保護,或者法權意義上的保護,我認為在性教育過程中不應該只有生理上的教育,還應該有觀念上的教育。

  第二個就是我覺得在社會上,有個非常不好的現(xiàn)象。就是大眾媒體它并沒有起到一個好作用,在這個過程中它不斷加深我們對男性女性的偏見。我很討厭一些詞,比如綠茶、直男,我認為這是在把人不斷標簽化,會有刻板印象在里面,所以社會上還是要對這一部分東西做出一些回應。

  主持人:對,我們現(xiàn)在會給他直接的標簽化,比如說把像男生的女生稱之為“女漢子”,相對比較陰柔的男生叫做“娘娘腔”,這兩個詞雖然我們都不愿意被接受,但是似乎“女漢子”比“娘娘腔”更容易被大眾接受,您怎么看待這個問題?

  席瑞:確實是這樣的,在父權制社會中,“娘娘腔”用來指男性缺乏陽剛特質(zhì),男性的陽剛特質(zhì)是有生理基礎的,在農(nóng)業(yè)社會里我們需要男性迸發(fā)出這樣的力量,但是現(xiàn)在我們社會已經(jīng)不需要了,男性會認為娘娘腔是男性中的叛徒,你這個樣子是威脅到男性的主導權利的。

  而相對來說“女漢子”,你不如男性,但是你在向男性的標準靠,所以我們當然歡迎,起碼你是在以我的標準為標準的,而娘娘腔完全是在打碎這套標準,所以社會上確確實實一直以來對女漢子接受度都比對娘娘腔接受度比較高。

  主持人:如果給孩子提建議的話,你會如何建議正處在性別困擾中的孩子正向的對自己進行引導呢?

  席瑞:這個建議的對話方向絕對不是對話給學生和孩子,對話的一定是老師,就是你的決策者和你能夠引導大家發(fā)展的人。

  所以我個人很少給孩子們?nèi)ソㄗh,我個人一般都是給老師建議,孩子之所以遭受嘲笑和霸凌很多時候性格、性別氣質(zhì)是里面的一環(huán),但是它是一個外衣。孩子最怕的是不合群,他不合群就會被嘲笑。

  老師這個時候怎么選擇很關鍵,我認為在不傷及原則的前提下,老師應該永遠站在弱勢群體那一方。

  站在弱勢群體那一方不是把多數(shù)孩子叫過來批評他們,這個沒有用。你應該向他展示這樣做也是可以的。如果這個孩子他穿粉紅色衣服被嘲笑了,老師就應該穿粉紅色衣服,如果這個孩子因為戴什么東西被嘲笑了,老師就應該也去戴,你要讓大家感受到他不是一個人,他也是一個群體,只不過他是個小群體,這件事情是需要靠老師身傳和言教結合的,不光只是去做批評教育。

  作文教育是側重個性化還是標準化?

  主持人:之前看過您的一個辯論,說小學的作文教育到底應該是側重于個性化還是側重于標準化,您會如何建議或者引導我們的孩子,到底他如何能夠在應試的作文當中去抒發(fā)自己的真情實感,從而能夠得到很好的一種分數(shù)或?qū)懽髂芰μ嵘?

  席瑞:我個人會認為應該先讓他感受,先感受,再后面想要引導特別簡單,可是你如果先給了他很多條條框框,你再讓他把經(jīng)驗往里面填充,他會覺得我沒有經(jīng)驗。

  人文教育從來不是讓大家記知識的,人文教育最后就是要讓他養(yǎng)成人格,養(yǎng)成感受,養(yǎng)成共情,這些東西在現(xiàn)在當中都是缺乏的。

  主持人:你在很多角色上都已經(jīng)有比較成功的一些經(jīng)驗了,但很多你的同齡人還處在自己人生的迷茫期,你對于還在探索自己目標的同學們,有沒有什么好的經(jīng)驗分享給他們?

  席瑞:我的人生是從高等教育開始的,所以我覺得在高等教育中要多嘗試,不為自己的人生設限。

  我們的教育和社會評價是非常單一的,我現(xiàn)在回到學校應對的最多問題是:學長我要怎么趕快保送研究生?學長我覺得我大二就要出去實習,怎么樣實習可以在大三大四提前找到自己的工作?我說好可憐啊,是誰在催著你人生的節(jié)奏,你這么快干嗎,你人生過完了給誰看?

  我大一大二的時候我不光打辯論,我還說過相聲,我還演過話劇。人生我覺得是先做加法再做減法的過程,我嘗過很多很多東西,看過很多很多東西,我覺得大學是給人自由的時間去嘗試和發(fā)掘你自己喜歡的東西,遇到喜歡的狀態(tài)你自然就有一股心流的。

  主持人:如果給我們想要打辯論的中學生一些建議的話,你會建議他們從哪一些的方面去鍛煉自己的思辨型思維,更有效地進行辯論呢?

  席瑞:是表達欲。表達欲從哪來?從生活的觀察和經(jīng)驗當中來,好的辯手一定是好的觀察者,你要觀察的是別人的位置,如果你永遠只在自己的位置,那本質(zhì)上你給自己的人生設置了很多限制,所以我個人覺得辯論的過程中其實也是在引導孩子的表達欲和他對于自己一個思維墻的拆除和嘗試。

  不是看教材書才叫閱讀

  主持人:您喜歡閱讀,這種習慣,您從小是如何養(yǎng)成的?

  席瑞:我很少去教別人為什么能夠喜歡上閱讀。因為我小時候經(jīng)歷了兩個問題,第一個就是我從縣城轉到武漢,就是我的朋友都不見了,然后我面對的是陌生的團體,然后大家的生活處境有點不一樣,所以就相對來說比較孤立一些。

  第二個是性別氣質(zhì)這個問題,也會導致我比較孤立,我這個人又很喜歡說話,我就只能去找閱讀對話,跟書籍對話不失為一種交流的好方法。

  我一直在想為什么后來學文學,我說文學它是對現(xiàn)實的補償,我就是在用文學來補償我自己對于現(xiàn)實那一部分的遺憾,文學會給這個世界上每一種遺憾,每一種你不能接受的事情最后的答案,在很多小說里面你能找到關于最終的答案,你能幻想一個生活在那個平行世界里面你得到的安撫和補償。

  主持人:家長不知道應該以什么樣的方式去培養(yǎng)孩子的閱讀習慣,您有什么樣的建議?

  席瑞:大家都在說,父母應該在家做個表率,我覺得可能這確實是有一個示范作用,第二個就是我覺得起碼父母不能去干擾孩子閱讀,每個家長都覺得讀書非常重要,但是在家長眼里面很多時候書是教材,是輔導書,是習題冊,不是那個人文素養(yǎng)的書。

  我們現(xiàn)在的教育也比較偏功利化,總覺得讀小說好像就沒有辦法把分數(shù)提起來,但是這是一個長期的語境熏陶,在這個過程中它的思維方式等級會持續(xù)迭代的,如果我們這么急于求成,我們肯定看不到閱讀更長遠的功效。

  另外我覺得家長要進行合適的引導,最好肯定還是讀經(jīng)典,可以由有趣的一部分經(jīng)典先進行引入,沒有必要搞一個非常無趣的大著作經(jīng)典,因為人的讀書也是循序漸進的,我們可以先從兒童文學開始培養(yǎng),比如《哈利波特》。但是我個人是比較反對讀網(wǎng)絡、言情小說的,它可以是生活的調(diào)劑,你知道那個網(wǎng)絡小說,大多數(shù)它都是重復的,你說人生這么有限,去讀這個我覺得有點浪費,我會覺得很遺憾。

  主持人:有些書籍是以電子產(chǎn)品為媒介的,家長既想讓孩子讀書又擔心電子產(chǎn)品占據(jù)孩子很多時間,您怎么看這個現(xiàn)象?

  席瑞:我個人覺得沒有必要對電子產(chǎn)品這么忌諱,當然打游戲的除外,打游戲先放在一邊,電子產(chǎn)品的信息是碎片化的、高度的、海量的。但是在這個過程之中我覺得要警惕一下,孩子在吸收碎片化的過程中他有沒有辦法構建他整體的體系,這個是最主要的。

  第二個我覺得需要警惕的就是新媒體階段,大家都是用個性算法來做推進,個性算法推進要警惕一個問題叫信息減法,就是看似好像我一天看了一百條信息,其實一百條都是一個信息,都是你喜歡的。所以我個人覺得如果我們在利用新媒體的時候,還是要盡可能主動、有目的性的去進行。

  主持人:我們再次感謝席瑞老師接受我們的采訪。



  點擊查看》》》2020新東方家庭教育高峰論壇精彩內(nèi)容

  看高峰論壇現(xiàn)場實時播報嗎?精彩內(nèi)容盡在交流群中分享~

教育頭條

  • 大學
  • 留學

            版權及免責聲明

            凡本網(wǎng)注明"稿件來源:新東方"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屬新東方教育科技集團(含本網(wǎng)和新東方網(wǎng)) 所有,任何媒體、網(wǎng)站或個人未經(jīng)本網(wǎng)協(xié)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任何方式復制、發(fā)表。已經(jīng)本網(wǎng)協(xié)議授權的媒體、網(wǎng)站,在下載使用時必須注明"稿件來源:新東方",違者本網(wǎng)將依法追究法律責任。

            本網(wǎng)未注明"稿件來源:新東方"的文/圖等稿件均為轉載稿,本網(wǎng)轉載僅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轉載稿的觀點或證實其內(nèi)容的真實性。如其他媒體、網(wǎng)站或個人從本網(wǎng)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wǎng)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如擅自篡改為"稿件來源:新東方",本網(wǎng)將依法追究法律責任。

            如本網(wǎng)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見稿后在兩周內(nèi)速來電與新東方網(wǎng)聯(lián)系,電話:010-60908555。

            熱搜關鍵詞